蘋果 (AAPL.US) 將於周四 (5/1) 美股盤後公布最新財報,不過比起 iPhone 銷量或 Mac 出貨預測,市場更矚目的是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是否首度公開回應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以及蘋果如何因應供應鏈與成本壓力。
蘋果是受川普關稅波及程度最高的美國企業之一,約四分之三的營收來自 iPhone、Mac、Apple Watch 等實體硬體產品,且大多在中國或亞洲生產。TD Cowen 預估,若新關稅全面實施,蘋果今年獲利將因此下滑約 6%。
自 4 月 2 日川普宣布對所有國家加徵關稅以來,蘋果股價已下跌 9%。儘管稍後美國政府宣布對非中國地區的最高關稅暫緩 90 天,但蘋果至今仍未對此做出具體回應。庫克 1 月曾簡短表示「我們正關注局勢,暫時無進一步評論」,成為目前唯一公開說法。
投資人焦點:蘋果是否轉嫁成本?是否擴大印度生產?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Erik Woodring 指出,「蘋果如何回應貿易與供應鏈挑戰,將左右市場對財報後的整體情緒。」他特別關注庫克與新任財務長帕雷克 (Kevan Parekh) 是否說明:
- 是否會漲價轉嫁關稅成本?
- 如何調整供應鏈?
- 與川普與習近平的互動是否將影響未來決策?
目前傳出蘋果將增加從印度出口 iPhone 至美國的比重,以避開對中國 145% 的懲罰性關稅。印度製 iPhone 目前僅課 10% 關稅,但產能仍有限,分析師預估短期內頂多供應 2,500 萬支,要達成全年美國市場 6,500 萬至 7,000 萬支的需求,仍須一年以上時間擴產。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反應也將是焦點。由於地緣政治升溫,中國消費者可能轉向華為等本地品牌。若蘋果大量撤離中國生產,也可能刺激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反而衝擊銷售。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