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在貿易與關稅政策上的反覆與強硬作風,正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這一情勢籠罩著本週於加州比佛利山莊舉行的「2025 年米爾肯研究所全球會議」(Milken Institute Global Conference),也迫使眾多資產管理者重新思考其資本配置策略,尋求非美國市場的穩定性。
此次會議聚集來自華爾街與全球各地的投資人與交易撮合者,探討資金動向、產業趨勢與市場風險。
在為期兩日的座談與閉門會議中,與會者普遍認為,美國龐大的經濟體與資本市場仍具吸引力,但政策不確定性日益升高,使他們開始將目光轉向歐洲等非美市場。
HPS 投資合夥人 Purnima Puri 表示:「我們歷來偏好美國市場,但現在歐洲的投資吸引力正在上升,這是我們正在積極評估的區域。」
歐洲成為關注焦點 多元化配置成主流趨勢
多位資深銀行家指出,隨著歐洲經濟前景改善、資產估值相對便宜,資金逐漸轉向當地市場。
GoldenTree 資產管理合夥人 Lee Kruter 指出:「年初時市場普遍看好美國,但如今這種觀點已經轉變。我們第一季即開始在歐洲尋找投資機會。」
關稅與貿易戰陰影未退,資金觀望情緒升溫,儘管部分與會人士淡化美國資本外流的風險,但「避開過度美國曝險、強化地理多元化」已成為本次會議的核心議題之一。
多位投資人表示,川普若再連任下去,雖可能重啟減稅與放寬監管政策,提振經濟,但其貿易政策立場對市場仍構成實質威脅。
Nuveen 投資長 Saira Malik 表示:「只要關稅不確定性持續,非美資產短期仍具優勢,但從長期來看,美國市場特別是科技板塊,仍有潛力重新領先全球。」
美國財政基本面引憂 債務融資風險浮現
除貿易議題外,美國的長期財政狀況亦引發憂慮。Guggenheim Partners 執行董事長 Alan Schwartz 警告,美債與美元基礎正在逐年侵蝕,「我們需要儘早正視這一風險。」
川普政府前財政部長、Liberty Strategic Capital 創辦人梅努欽則指出,美元仍為全球無可取代的全球準備貨幣,但這也意味著美國必須承擔相應責任。
他強調:「若市場對美元失去信心,我們將在融資國債上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在川普關稅、地緣風險上升的背景下,全球資金流向正悄然轉變。儘管美國仍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市場之一,但與會投資人明確傳達一項訊息,投資人正在尋找「確定性」,而非單純的成長故事。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