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周日 (27 日) 宣布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對大多數從歐洲進入美國的商品課徵 15% 的關稅,成功避免了全球兩大經濟體間可能爆發的貿易戰。
儘管此稅率僅為川普先前威脅 (30%) 的一半,也低於他最初提議的 20%,但仍遠高於川普上任前約 1% 的歷史平均水準,且高於英國與美國間協議的 10% 關稅。
協議的主要內容與細節
根據協議內容:
• 關稅稅率:對大多數從歐洲進入美國的商品課徵 15% 的關稅。美國將維持對鋼鐵和鋁材 50% 的關稅,儘管歐盟執委會表示這些關稅可能透過進一步談判被配額制度取代。藥品業最初存在混淆,但最終確認將納入 15% 關稅範圍。歐盟汽車製造商也將面臨 15% 的美國進口稅,這已較先前 27.5% 的稅率有所降低。
• 零關稅商品:馮德萊恩表示,一系列戰略性商品將適用零關稅,包括所有飛機及零部件、特定化學品、半導體設備、特定農產品、自然資源及關鍵原材料。
• 歐盟的承諾:歐盟同意在未來三年內,向美國購買價值 7500 億美元 (約 5600 億英鎊) 的能源產品 (如石油、天然氣、核燃料及半導體,包括液化天然氣)。此外,歐盟也將在美國投資 6000 億美元 (約 4460 億英鎊),其中包括購買美國軍事裝備。
各方反應與潛在影響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協議對川普而言是「一大勝利」,甚至被形容為「交易的藝術」。美國副總統范斯 (JD Vance) 表示,歐洲媒體正在「歌頌」川普總統代表美國人談判的這筆交易。然而,對於歐盟而言,這並非「徹底的失敗」,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稱協議將帶來「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並認為這是「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然而,這項協議也引發了各方的擔憂和批評:
• 德國工業的失望:德國工業協會 (BDI) 對此表達失望,其領導層成員 Wolfgang Niedermark 表示,即使是 15% 的關稅稅率,也將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德國產業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德國化工貿易協會 (VCI) 也認為稅率「過高」。
德國總理梅爾茨 (Friedrich Merz) 雖表示歡迎,稱其避免了貿易衝突,但也希望能有進一步的減免。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 (Volkswagen) 表示,今年上半年因較高關稅蒙受了 13 億歐元 (約 15 億美元) 的利潤損失。
• 愛爾蘭的關稅差異:該協議在愛爾蘭島上造成了關稅差異,北愛爾蘭因英國與美國的協議而享受 10% 的關稅稅率,而愛爾蘭的鄰居則將面臨 15% 的稅率。這可能加劇地區的複雜外交問題,愛爾蘭副總理哈里斯 (Simon Harris) 雖對 15% 的關稅稅率表示「遺憾」,但也強調「確定性」的重要性。
• 美國消費者面臨上漲壓力:許多經濟學家警告,美國消費者預計將因公司轉嫁成本而面臨商品價格上漲。
• 協議的不確定性:分析師指出,此次協議僅是「高層政治協議」,並非一份經過精心敲定的貿易協議。這可能導致未來出現不同的解釋,且川普保留未來若歐盟未能履行投資承諾而提高關稅的權力。此外,一些行業如歐洲葡萄酒和烈酒生產商將面臨的關稅仍不確定。
更廣泛的背景與後續影響
此協議的達成,正值歐盟經濟增長疲軟之際,歐洲央行此前也曾警告貿易爭端帶來的環境不確定性。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是全球最大的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每年貿易額高達約 1.7 兆歐元 (2 兆美元),兩者合計佔全球經濟的 44%。
川普此前一直抱怨美國對歐盟存在高達 1980 億歐元 (2360 億美元) 的商品貿易逆差,並認為歐盟對美國產品的市場開放度不足。儘管美國在服務貿易上對歐盟存在順差,且部分歐洲進口來自美國企業在歐盟的子公司。
這項協議也為美國接下來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增強了籌碼。川普總統近期已與英國、日本、越南和印尼等國達成貿易協議,顯示其「交易的藝術」風格。在中美貿易談判方面,儘管中國此前採取了較為強硬的態度,但目前外界預期兩國可能暫停加徵關稅 90 天。
然而,如果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談判再次陷入僵局,全球貿易仍可能面臨進一步的中斷。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