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報導,美國與中國高層經濟官員周一 (28 日)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會晤,恢復談判以解決雙方長期的經濟爭端,並爭取將現行關稅與出口管制休戰協議延長三個月,為川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於 10 月底或 11 月初舉行的峰會鋪路。
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率領的談判團隊周一下午進入瑞典首相辦公室,副總理何立峰也被拍到抵達會場。中國面臨 8 月 12 日的期限,須與川普政府達成更長期的關稅協議;此前雙方已在 5 月和 6 月先後達成初步協議,結束數週的關稅報復與稀土出口中斷。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 (Jamieson Greer) 在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他不預期此次會議會有「重大突破」,而是「檢視協議執行情況,確保稀土等關鍵礦物順利流通,並為未來實現更均衡的貿易奠定基礎」。
這場會談緊隨川普周日宣布的美歐貿易協議後舉行,美歐達成協議將對大部分歐盟出口課徵 15% 關稅,包括汽車在內。
市場預期延長休戰 為川習會鋪路
分析師指出,美中有望將 5 月達成的休戰協議延長 90 天,以避免 8 月關稅恢復至三位數水準、重創供應鏈。此舉也有助於規劃川普與習近平的會面。根據《金融時報》(FT) 報導,美方近期暫緩對中國的部分科技出口限制,以免干擾談判,並支持川普年底前促成峰會的努力。
此前美中在日內瓦與倫敦的談判重點在於降低關稅和恢復稀土供應,以及放寬美方對輝達 (NVDA.US) H20 人工智慧(AI) 晶片等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禁令,但尚未觸及更深層的經濟結構議題,包括美方批評中國依賴出口、衝擊全球市場,以及北京指責美國藉國安名義遏制中國科技發展。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甘思德 (Scott Kennedy) 指出,先前談判「主要是將關係拉回正軌,為未來處理真正的核心爭端創造條件」。貝森特則已表態支持延長休戰,並呼籲中國加快經濟轉向內需,這是美國長期政策目標。
分析師認為,美中談判的複雜度遠高於其他亞洲國家,且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賦予其對美國產業的槓桿力。若 8 月休戰破裂並恢復高關稅,將使川普可能的訪中行程面臨變數。
華爾街分析
市場對談判進展保持審慎樂觀。美元兌主要貨幣周一走強,亞洲股市普遍上揚,稀土與科技相關類股受到關注。分析師指出,若休戰順利延長,將有助於穩定全球供應鏈與企業投資信心,減輕 8 月高關稅重啟的風險,並為川習峰會鋪路。
相反的,若談判破裂並導致雙邊關稅回升至三位數水準,市場可能面臨避險情緒升溫,推動美元與美債走高,並對亞洲貿易與製造業構成壓力。投資人正密切留意未來數周的談判結果,視其為下半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走向的關鍵指標之一。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