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AI) 晶片龍頭輝達 (Nvidia) 周三 (29 日) 正式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跨越 5 兆美元的上市公司,延續自 2022 年 AI 浪潮以來的驚人漲勢。市場普遍認為,輝達已從單純的圖形處理器 (GPU) 晶片供應商,躍升為推動全球 AI 產業發展的核心角色。
周三早盤,輝達股價一度大漲超過 4%,市值突破 5 兆美元大關。自 ChatGPT 於 2022 年 11 月問世以來,輝達股價已累計上漲逾 1,080%,與此同時,標普 500 指數僅上漲約 69%。分析師指出,此一里程碑不僅代表資本市場信心,也顯示 AI 投資已進入全球企業的主流資本支出。
截稿前,輝達 (NVDA.US) 盤中股價上漲 4.56%,每股暫報 210.27 美元,市值暫報 5.12 兆美元。
AI 支出爆發 拉動輝達價值飛躍
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輝達的成功在於抓住了 AI 運算需求爆炸式成長的時機。多位分析師表示,資料中心建置如火如荼,能源與雲端業者的大規模資本支出正源源不絕地轉化為對輝達晶片的訂單。
Hargreaves Lansdown 資深分析師 Matt Britzman 指出,市場仍低估 AI 機遇的規模,輝達依舊是「最純粹的 AI 投資標的」。Bokeh Capital 的 Kim Forrest 則強調,「AI 循環並未接近終點」,對輝達產品的強勁需求仍在持續增溫。
此外,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宣布,公司手握約 5,000 億美元的 AI 晶片訂單,並將協助美國政府建置 7 座超級電腦,更收購全球電信設備商諾基亞 (Nokia)10 億美元股份,聯手布局 6G 技術與網路基礎建設合作。
競爭風險依舊存在 估值能否「對得起成長」成關鍵
儘管市場情緒高漲,部分投資機構提醒投資人留意估值壓力。自 2022 年底以來,輝達股價已飆升逾 13 倍,分析師認為未來股價走勢仍需基本面支持。
Fort Pitt Capital Group 的 Dan Eye 表示,超微 (AMD.US) 、博通(AVGO.US) 等對手可能侵蝕輝達部分市占率;而 Capital.com 分析師 Daniela Hathorn 指出,目前 AI 投資具備實質成長動能,「不是空洞的泡沫」,但後續仍需企業獲利與資本支出持續跟進。
市場亦關注政治變數。分析人士認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恐牽動輝達晶片出口政策走向。瑞士 Swissquote 分析師 Ipek Ozkardeskaya 指出,輝達並不仰賴美方補貼,但仍需確保華府政策不成為營收成長的阻力。
輝達地位難撼 AI 投資周期仍在早期階段
市場普遍認為,輝達已穩居 AI 時代的最大贏家。截至目前,華爾街約九成分析師給予「買進」評級,認為其成長動能仍具想像空間。Truist 的 Keith Lerner 形容:「幾年前,5 兆美元市值根本難以想像。」
雖然估值高昂與競爭加劇可能帶來波動,但分析師多表示,只要 AI 運算需求持續攀升、資料中心投資不減,輝達仍將是全球 AI 資本支出擴張的最大受惠者。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