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半導體領域的進展頗多,科技行情蓄勢待發!
港股中,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作為代工雙雄,被不少資金視為半導體行業的必配標的;而與此同時,芯邁半導體、傑華特、天域半導體、瀾起科技等也正在衝擊港股上市,有望為港股的半導體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格隆匯獲悉,7月11日,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瀾起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由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擔任聯席保薦人。
瀾起科技是一家高速互連芯片設計公司,已於2019年7月在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為688008.SH,截至7月28日收盤,公司市值約984億元。
目前,A股已有80餘家公司衝擊港股IPO,尋求A+H雙重上市(表格見文末)。
01
總部位於上海,專注於高速互連芯片領域
瀾起科技的總部位於上海市徐彙區,其歷史可追溯至2004年5月,由楊崇和博士和Stephen Kuong-Io Tai創辦,致力於解決數據交換和傳輸方面的難題。
目前,公司無單一實際控制人,股權結構相對分散,採用無控股股東且無實際控制人的治理模式。
公司的兩位創始人目前在公司擔任執行董事。
楊崇和博士今年67歲,在公司擔任董事會主席、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他在工程、研發及企業領導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此前他曾創立新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並擔任總裁。
楊博士分別於1987年6月及1989年12月獲得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Stephen Kuong-Io Tai今年54歲,目前擔任董事兼總裁,負責集團的日常運營及管理,重點分管市場和銷售。Stephen Tai先生在工程設計、研發、企業管理等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此前他曾參與創辦Marvell Technology Group,擔任工程及研發總監。
Stephen Tai先生於1992年5月21日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並於1994年1月6日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
瀾起科技是一家無晶圓廠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致力於為雲計算及AI基礎設施提供創新、可靠及高能效的互連解決方案。
公司目前有兩大產品線:互連類芯片產品線及津逮服務器平台產品線。
其中,互連類芯片主要包括內存接口芯片(包括RCD及DB)、內存模塊配套芯片(包括SPD、PMIC及TS)、高性能運力芯片解決方案(包括MRCD及MDB芯片、CKD芯片、PCIe Retimer及CXLMXC)及時鐘芯片。
津逮服務器平台主要由津逮CPU及數據保護和可信計算加速芯片組成。
按業務線來劃分,2024年,瀾起科技來自互連類芯片的收入佔比為92%,來自津逮服務器平台的收入佔比為7.7%。
在數據交換量激增、傳輸速率持續提升及互連系統日益複雜的推動下,互連解決方案的關鍵作用日益凸顯,其效能可以直接影響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性能與可靠性。
02
2023年業績下滑,客户和供應商集中度較高
在半導體週期等因素的影響下,近幾年瀾起科技的收入有所波動。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報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別為36.72億元、22.86億元、36.39億元、12.2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2.99億元、4.51億元、13.41億元、5.04億元,總體毛利率分別為46.4%、58.9%、58.1%及60.4%。
2023年,公司的收入大幅下降,主要是受整個行業範圍內的去庫存的影響所致。
不久前,瀾起科技發佈業績預告,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6.33億元,同比增長約58.17%;歸母淨利潤約11億元至12億元,同比增長85.5%至102.36%。
作為一家半導體設計公司,技術實力及基礎設施是取得成果的關鍵,公司一直對研發工作進行重大投資。
報告期內,瀾起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5.64億元、6.82億元、7.63億元、1.53億元,佔同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5.3%、29.8%、21%、12.5%。
半導體行業的技術創新速度非常快,未來,如果公司誤判了技術開發的方向,將可能會導致研發項目無法實現或開發週期延長。
市場端,瀾起科技以直銷為主,經銷為輔,海外銷售額佔比在7成左右。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內存模塊製造商、服務器OEM/ODM及雲服務提供商。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户的收入佔比為84.3%、74.8%、76.7%及80.1%。
當然,這也與下游的競爭格局有關,全球存儲芯片市場集中度較高,2024年,三星電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鎧俠、西部數據幾家存儲芯片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超90%。
公司的供應商主要包括晶圓代工廠、封裝測試服務提供商及產品必要組件提供商。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佔比分別為89.4%、68.0%、77.8%及80.0%。
未來,如果公司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遭遇延誤、中斷、地緣政治變化、產能限制等問題,那麼公司的經營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
此外,瀾起科技在報告期內累計分紅約11.23億元。
03
行業集中度較高,瀾起科技的市場份額為36.8%
隨着現代數據基礎設施的發展,互連在數據傳輸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AI時代,尤其是大模型爆發式發展以來,數據中心和服務器對於高速互連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直接拉動高速互連芯片市場擴容。
AI圍繞三大支柱重塑了系統設計:算力、存力、運力,每個支柱在AI時代均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三大支柱中,運力已成為系統功能的基石,實現不同組件之間的順暢通信及協調。
互連需要全面的解決方案,不僅要解決數據進出內存的問題,還要實現服務器內部、機架級服務器之間以及集羣之間整個系統基礎架構的順暢通信。由此推動了高速互連芯片的發展。
按技術類別區分,高速互連芯片主要分為三大類:內存互連芯片、PCIe/CXL互連芯片和以太網及光互連芯片等。
其中,內存互連芯片包括內存接口及模塊配套芯片,主要用於提升內存數據訪問的速度及可靠性;
PCIe/CXL互連芯片包括PCIeRetimer、PCIeSwitch、CXLMXC、CXLSwitch等芯片,主要用於數據中心和服務器單機多卡連接、內存池化、內存擴展等;
以太網及光互連芯片包括EthernetRetimer/Switch、oDSP、NIC、硅光芯片等,主要用於數據中心集羣組網等長距離、高帶寬的互連方案。
高速互連芯片以服務器領域為主要應用場景,在PC領域也有部分應用。
2024年全球高速互連芯片市場規模為154億美元,預計將在2030年進一步將增長至49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1.2%;
其中,中國市場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2024年其市場規模佔全球約為25%,2030年預計提升至30%,市場佔比增長的主要原因為未來中國AI服務器需求增速預計將高於全球。
其中,內存互連芯片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是預計未來增速最快。
競爭格局方面,內存互連芯片市場的主要廠商穩定在三家,市場競爭份額高度集中,目前前三大廠商合計市場份額超過90%。這些企業憑藉長期技術積累、對行業標準的理解以及多年的產品設計及產業化經驗,已形成技術壁壘。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收入計算,瀾起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內存互連芯片供應商,2024年佔據36.8%的市場份額。行業內其他參與者還包括瑞薩電子、Rambus等。
總體而言,瀾起科技所處的高速互連芯片行業具備週期成長的屬性,一方面將受益於AI的需求增量,另一方面仍然存在週期性波動。未來,公司能否持續綁定核心客户、拓展新客户,在行業的週期中保持穩健經營,格隆匯將保持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